治理不实信息,抖音这招打到了要害
2022-08-18 00:12:24
  • 0
  • 0
  • 1

来源:吐槽青年博士

摘要:抖音明确用“不实信息”的说法而非日常的“谣言”,将传统的“治理谣言”提升为“治理不实信息”,就是在跟谣言赛跑。不实信息是更广义的谣言,谣言是不实信息已经传播时的表现。治理不实信息,就是将治理谣言的步骤前置,一些人试图打擦边球,以求证、摆拍、演绎、标题党的方式挑逗和制造舆论,虽然还未形成谣言,但这种“不实信息”已在发酵,前置的预警、分析和验真可以让辟谣跑在谣言的前面,将谣言扼杀在“不实信息”状态。

说到不实信息的防范,学新闻的可能都知道“核实”的必要,无论如何都要核实,再信任、再亲近、再热泪盈眶,也代替不了核实,多问一句“谁说的”“来源是”总没坏处。但这话说起来容易,实践中做起来却很难,特别是对每分每秒生产无数条信息的平台来说,就更难了,承担着“既要、又要、还要”的多重责任:既要有传播速度、活跃度,又要保障用户表达权利,鼓励内容生产,还要履行审核把关之责。在我看来,抖音8月16日的“治理不实信息开放日”是一种诚恳的召唤,迎难而上,邀请各方一起治谣打假。

大流量伴随着正能量,也容易鱼龙混杂,聋子听哑巴说瞎子看到鬼了,越大的平台,越是流量集中的地方,在治理不实信息上承担着越大的压力。抖音的努力取得了看得见的效果:2022年1月以来,抖音与合作伙伴们一起,共处置不实信息视频超过319万条,对90万条存疑、难以核实但又有争议的视频进行打标提醒。另外,2022年,平台对不实信息的研判和处置效率,提升了232%。上线了溯源、打标、粉丝抹除等9项产品功能,其中对不实信息收发账号的追查准确率接近了80%。

相比这些清朗空间的成就,我更看重抖音探索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方法,对打破“真相总跑不过谣言”的传播魔咒很有借鉴意义。这套方法是全链条的,采取预警、分析、验真、标记、辟谣、拦截、提示七大步骤系统、全面治理不实信息——也就是平台前期主动预期分析,中期核实辟谣分层惩治,后期拦截防止扩散,形成全流程的追踪和治理。还把这种能力开放出去,联合媒体、专业机构、权威部门和公众,形成对不实信息穷追猛打的生态圈层,避免其周期性的死灰复燃、周期性地骗一波流量。

这套全链条的精准治理方法,成功揭露了不少曾引发广泛传播的不实信息,让热衷毒流量的人终被流量所反噬,自食恶果。比如广东一网约车司机称因等候女乘客7分钟欲取消订单,被乘客投诉,引发媒体关注,后来被证实该视频是摆拍,想通过激起司乘矛盾和挑拨性别对立割一波流量。网传“居民私自外出被防疫志愿者剃头”,核查证明,视频系自导自演的摆拍。三亚一女子在夜市内唱歌被客人泼酒引发热议,后被证实这是拍摄的段子,有剧本,出镜的都是员工。——都是极有欺骗性的、极能挑起某种情感的“有视频有真相”,都欺骗过很多人的情感,让人义愤填膺过,但都在平台、媒体、网民多方合作打击的精准治理下拦截并打标,遏制了那些蠢蠢欲动的流量欲望。

上面的数据和案例说明,全链条精准治理起到了效果,极大地压缩了不实信息和毒流量的生存空间。这是一个负责任的平台必须要做的事,用户的信任比点击量重要多了,让用户信任的流量才有生命重量。

治理不实信息有两个大难关,这两个难点痛点,常让人对不实信息充满无力感:一是滞后,二是烂尾。什么是“滞后”,就是真相总是跑不过谣言,辟谣的都是跑不过造谣的,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的谣言,让打假者焦头烂额。什么是“烂尾”,信息海洋中,一波信息覆盖着另一波信息,对谣言的打击很容易半途而废,淹没在下一波谣言中。不是“谣言止于智者治者”,而是暂时止于“下一个谣言”。烂尾的不实信息沉淀在互联网的记忆中,随时借下一次热点又蹦出来。

看得出来,抖音的全链条治理,就是在这两个难点上着手。抖音明确用“不实信息”的说法而非日常的“谣言”,将传统的“治理谣言”提升为“治理不实信息”,就是在跟谣言赛跑。不实信息是更广义的谣言,谣言是不实信息已经传播时的表现。治理不实信息,就是将治理谣言的步骤前置,一些人试图打擦边球,以求证、摆拍、演绎、标题党的方式挑逗和制造舆论,虽然还未形成谣言,但这种“不实信息”已在发酵,前置的预警、分析和验真可以让辟谣跑在谣言的前面,将谣言扼杀在“不实信息”状态。

这次开放日上抖音也谈到了这个难题,不实信息治理是一个正三角和一个倒三角的矛盾,不实信息在前期难以发觉与判断,只有其达到一定量级时,才有机会发现并研判,最终加以治理并预防发酵。——正是这种正反三角的矛盾关系,形成了“当真相还在穿鞋,谣言已经跑遍世界”的滞后,前置预警和分析,才能让真相和辟谣跑赢不实信息。

全链条的治理,也是在避免“烂尾”。不实信息层出不穷,像韮菜一样不断冒出来,或是核实难,或是热点淹没,或是多而杂,或是小范围传播并未形成扩散影响,或是治理成本高,很容易让人畏难放弃——应该没人当真吧?这也有人信?算了,躺平吧。这种“烂尾”,极容易在平台中形成破窗示范,反正制造和传播不实信息的人,不仅不受惩罚,甚至还有收益,这是变相鼓励。所以治理不实信息必须“一个都不放过”,一个都不能烂尾,让每一个不实信息以看得见的方式受到“拦截”和“打标”,让不实信息止于“被钉上假消息标签”。从“将俄罗斯阅兵场景编排为俄乌战争视频”,到“灾难中伪装乘客或家属”,对这些不实信息一追到底的治理,粉丝抹除,让毒流量归零并吐出来,大流量才能受到尊敬。

当然,治理“不实信息”这种与信息俱生的痼疾,光靠平台一方的力量是不行的,必须要有多方合作机制。类似抖音这样的“开放日”,既是开放地讲述治理的努力,开放辟谣的能力,也是一种“一起来治理”的开放式邀请:有媒介素养的用户,负责任的内容生产者,传统媒体的专业核实,各平台的信息共享与共治,一个都不能少,都是能对不实信息形成精准治理的关键要素。治理不实信息,需要这样打到关键、打到要害的多方合作机制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